編者按:近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200名同志2021-2022年度“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吳黎明研究員作為中央和國家機關10名代表之一獲此殊榮。自2012年以來,吳黎明帶領團隊扎根密云綠水青山,科技助力首都釀造“甜蜜事業”,以實際行動模范踐行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和農科精神,為首都“三農”事業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現將吳黎明同志的先進事跡刊發,供學習借鑒。
每年繁花盛開的季節,在北京密云的山林間總能見到一位儒雅睿智的“養蜂人”,他就是中國農科院蜜蜂研究所蜂產品質量與風險評估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吳黎明研究員。與蜜蜂結緣31年來,他潛心鉆研,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傾情服務首都農業農村發展,研發推廣一系列科學養蜂先進技術,在綠水青山中釀造“甜蜜事業”。
情系“三農” 支撐密云蜂業發展仲夏8月,北京神農之鄉養蜂專業合作社的年輕農民劉金良迎來豐收的喜悅,他把蜂箱里醞釀成熟的蜂蜜送到千家萬戶,這種小復式般的新型蜂箱產出的蜂蜜是傳統蜂箱的兩倍之多。“我們從2018年開始與蜜蜂所合作,吳老師他們的新技術節省人工,以前1個人最多養一兩百群蜂,現在我們3個人養上千群蜂,人均收入是過去的一倍多。”2012年,密云作為首都保水護水的重要生態屏障,在密云水庫周邊實施退耕禁種、禽畜禁養等措施,并決定依托生態優勢大力發展蜂產業。吳黎明先后承擔起北京市科委“密云蜂業全產業鏈提升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等5項研究課題,深入挖掘當地蜂蜜活性成分含量高,花香濃郁等品質特點,因地制宜地研發出綠色高效的先進生產技術,并建立詳細的品質評價標準。10年來,吳黎明在做好科技創新的同時,作為核心成員全面參與密云養蜂業的各項工作。他帶領團隊翻山越嶺,熟悉密云所有主要蜂場,與政府部門和企業家結下深厚友誼,更成為廣大蜂農的貼心人。劉金良的父親劉云忠是有30年經驗的老蜂農,“以前我兒子一直在外打工,不愿意回來,是吳老師他們實實在在的技術成果讓他看到致富的希望,決定回家創業。”2022年,在科技創新的強力支撐下,密云養殖蜂群達12.35萬群,占全市蜂群總量的45.2%,原料蜂蜜年產值超過1.4億元,數百戶低收入農戶通過養蜂致富。密云蜂業作為“兩山”理論的生動實踐,逐步實現特色產業、標志產業和富民產業的目標定位,將小蜜蜂做成大文章。2021年,全國成熟蜂蜜高效生產現場觀摩會在密云區穆家峪鎮召開,得到新華社等20余家主流媒體廣泛報道。大家在交流技術的同時也講述了密云蜂業的發展故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因為有了蜜蜂所吳老師這樣一群無私奉獻的科學家,我們依靠創新破解了技術革新、人才接續等一系列產業難題,把密云的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打造了鄉村振興的‘密云樣板’。”密云區主管蜂產業的區委常委蔣學甫介紹說。
吳黎明為蜂農現場講解養蜂技術
刻苦攻關 突破養蜂技術瓶頸蜂產品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蛋白質、有機酸、酶類等多種營養成份。我國作為世界養蜂第一大國,蜂產品生產與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但是,由于長期存在生產效率低、傳統加工技術落后、質量檢測技術缺乏等瓶頸問題,我國蜂產業的健康發展和產品提檔升級受到嚴重制約。針對產業中的一系列痛點,吳黎明帶領團隊數十年如一日潛心鉆研,逐漸攻克了多個技術難關:成功實現一個蜂群飼養多只蜂王,解決蜂王漿生產幼蟲供應難問題,通過子脾補群大幅提高蜂群群勢,減少病害發生和獸藥使用量;研發氣體射流等先進工藝,降低了蜂蜜加工溫度和時間,加工后的蜂蜜不結晶、不發酵,附加值和安全性大幅提升;攻克蜂膠高溫下粘性大、難以粉碎的技術難題,用食用油替代聚乙二醇等分散劑,大大提高了蜂膠食用安全性;此外,吳黎明還發明了10種蜂產品品質評價技術,為蜂產品質量安全控制與保障提供技術支撐。2017年,吳黎明牽頭完成的“優質蜂產品安全生產加工及質量控制技術”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這是我國蜂業界時隔22年再次獲得國家級獎項。獲獎后的吳黎明沒有絲毫懈怠,又針對蜂農們“勤取蜜、取稀蜜”導致蜂蜜產量低、質量差的問題,帶領團隊成功創建“強群多箱體成熟蜜高效生產技術”體系,產量達傳統養蜂模式的兩倍,并大幅提升蜂蜜質量,填補國內技術空白,為蜂產業帶來一場蛻變。多年來,吳黎明帶領團隊先后榮獲國家和省部級成果獎6項,發表SCI論文35篇,獲國家發明專利26項,制修訂國家及行業標準8項,以高水平蜂業科技自立自強支撐我國“甜蜜事業”健康快速發展。2017年吳黎明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心有大我 模范踐行科學家精神吳黎明經常對自己團隊成員說:“我們農業科研工作者就是要把科技創新的論文寫在祖國鄉村振興的大地上,只要能讓鄉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付出再多辛苦也是值得的。”他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從大學時代起,吳黎明就培養了吃苦耐勞的品質,成為百花叢中最辛勤的養蜂人。他踏平原、進大棚、鉆山溝,經常住在深山密林的蜂場帳篷,一待十幾天,練就一身野外生存的本領。為了更好觀察蜜蜂,經常不穿防護服查看蜂箱,偶爾遇到“犯脾氣”的蜜蜂,會被蟄出幾個大包。“吳老師做事親力親為,雖然工作質量和效率很高,但加班加點依然是他的常態,我們都很欽佩他的勤奮敬業。”吳黎明的學生張文文介紹說。2016年和2018年,吳黎明兩次被評為農業農村部優秀共產黨員。在長達27年的研究生涯中,吳黎明始終注重“人和”的力量。“團隊的力量是項目成功的最大因素。”談到自己獲得的國家獎,吳黎明常常說,“成果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為了培養人才,吳黎明經常與大家談心,手把手指導工作,團隊所有青年均獲國家基金資助,1人榮獲北京市科技新星,他指導的研究生中,3人次獲國家獎學金,6人次獲評優秀畢業生等獎項,他本人被評為中國農科院首屆研究生優秀導師,他帶領的團隊被評為中國農業科學院先進集體。“黨的二十大報告作出了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新部署,首次將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一體部署,展現了新征程賦予我們科技工作者的新要求。”二十大召開后,吳黎明第一時間帶領團隊學習大會精神,“我們要積極踐行科學家精神,以科技力量做好小蜜蜂的大文章,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推進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吳黎明與團隊成員在一起
信息來源于中國農業科學院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洋橋70號
版權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